讲述东大

团队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讲述东大 > 团队 > 正文

军中良剑耀东大——国防教育学院第二中队党支部

发布时间:2023-09-06 浏览次数:

晚上9点的五五运动场,正是同学们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。喧闹的人声中,昏暗的光线下,国防教育学院第二中队却列队整齐,开始了五公里体能训练。

寒冬里顶风冒雪,烈日下挥汗如雨。三年来,他们每天早出晚归、团结奋进,平均每个党员获得奖学金3.5次,获评荣誉称号2.4项。这是一个光荣的集体,也是一个没有人掉队的集体。

第二中队党支部翟广羽同学说:“5公里,也就是绕着大操场跑13圈,体能稍差的同学会比较吃力,但也都拼命跟上。”对此,同为党员的杨雨霖表示:“我们穿上了军装,就代表着另一种身份,要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,这就是我们的‘亮剑精神’!”

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。

“模拟班”制度是党支部在2015年建立起来的—以两个寝室为一个模拟班,由党员担任班长,定期组织活动,带领同学自习或体能训练。支部每周组织模拟班负责人进行一次工作总结,每个月对工作优秀的模拟班和进步较快的个人进行嘉奖。

“这种机制让大家普遍感到学起来、练起来更有劲儿了,我们的学习和训练成绩都有提高。”中队长刘大川说。

2015年,第二中队承担了一项特殊的任务—新生军训。14天,起早贪黑,没有一人迟到或请假;落下的课程,毫无怨言,默默自学赶上。困难面前,没有一人逃避和退缩。很多人带病坚持,浑南校区教官带学生赶活动时常常吃不上午饭。由于高强度的体能消耗,他们甚至在等待新生听报告、体检或参观时,就不知不觉睡着了。

国防教育学院院长刘云飞认为,能在军训中担此大任,正是源于他们平时的严格训练。国防生们每年暑假都会到雷锋团、防化团、炮兵学院等部队集训,在真刀真枪的磨砺下,向一名合格军人迅速成长。

清晨5时许,东大校园还在沉睡,国旗仪仗队队长李欣学已经带领队伍开始了一天的训练。每逢学校大型庆典,这群英气勃勃的年轻人总会吸引所有人的目光。而这背后,是他们几年来日复一日、一丝不苟的艰苦训练。正步端腿、摆臂,一练一两个小时;一个“肩枪”动作,每天要练几十次,手臂累得拿不稳枪,依然咬牙坚持。当被问及是什么样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们,李欣学这样回答:“我们是半岛游戏官网(中国)有限公司国防生,就应该走出东大国防生的精气神!”

2013年,四川雅安发生7级强震,国防生自发组织、创立了爱心公益平台—“十基金”。从此,全院学生每人每月捐款10元,用于资助学校和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和群体。2014年起,第二中队党支部正式接过了这个爱心接力棒。

“十基金”的长期资助对象、烈士遗属关焯月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。

关焯月的父亲关喜志是原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参谋长。2010年7月,7000余只化工原料桶被连日暴雨冲入松花江内,严重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关喜志同志率部打捞,遭遇突发险情,他果断指挥和帮助战友脱险,自己却被激流卷走。

第二中队党支部书记于孔明介绍说:“关喜志烈士的事迹让我们深受触动。他的女儿当时还很小,2013年‘十基金’成立以后,决定给她提供小学阶段每月600元、初中每月800元、高中每月1200元的资助,直到她考上大学。”“他们不但寄来玩具、学习用品和书籍等礼物,还写信鼓励她走出悲伤的阴影,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。”关焯月的母亲在电话中说。

“携笔从戎铸亮剑,无悔青春献国防。”这就是国防生们的青春宣言。军人是一种选择,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。